你以为它们只在地球上参加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实际上,中国机器人真要上天了,有望明年登上月球。这款“六条腿”机器人的娘家,在上海交通大学。
作为上海交大智能行走作业机器人研究中心的学术带头人,高峰教授15日在交大长宁校区举行的“绿动全球 氢启未来”绿氢产融发展论坛上透露,其团队发明的飞跃探测器——月面着陆缓冲与移动六足机器人机构,完成其着陆与行走性能半实物考核试验,为新概念月面飞跃探测器转入“嫦娥七号”工程阶段做出原创性贡献。
高峰教授讲解。徐瑞哲 摄
根据今年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展陈,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都由4个航天器组成,分别是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四器在任务中接力工作,最终带回中国人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样品。而目前,探月工程进入“绕落回”之后的四期阶段,下一个任务就是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去往月球南极进行探测,在月极的坑洞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
与传统探测器着陆的一次性缓冲方案不同,嫦娥七号或拥有全新的飞跃器。月面飞跃器突破了主动式着陆缓冲技术,可以可靠实现不同坡度下的重复着陆。高峰教授演示的动图显示,这就像人类从高处跳下落地时,双腿会自主弯曲、柔性应接。反之,即使飞入深洞,六足飞跃器也能“原地弹跳”“腾跃而起”。同时,飞跃器可通过腿足规划与关节驱动,实现整器移动。
(央视画面)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六足机器人正是高峰团队强项。作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高峰团队研发的六足导盲机器人,在由央视和工信部联合摄制的首部大型工业文化节目《中华考工记》亮相。
他们此前研发的北京冬奥六足机器人“冰雪聪明”,入选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滑雪机器人还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高峰在绿氢产融发展论坛向约300位“绿氢”领域专家学者介绍交大研发的不同种类机器人,其中六足机器人还可应用于核电救灾、电力巡检、助老助残等多种场景。
全球创新研究院绿氢产融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受聘。
8月15日是我国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每年与此同步的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绿氢产融发展论坛日,由上海交大全球创新研究院和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联合主编的《中国氢能产业绿色发展产融创新研究(2025)——构建绿智融合的中国氢基绿色能源产融体系》此间发布。
高峰在《绿色能源+智能制造创新技术与趋势》的主题报告中认为,随着海上发电装备大型化发展,新型海上风力和波浪一体化发电装备逐渐成为研究前沿,同时讲解了风浪能量收集界面拓扑设计、风浪能量收集转换机构设计、风浪复合发电场设计等概念设计问题。他表示,绿色氢能也将为机器人等机械与动力工程领域带来能源变革。
康乾配资-正规配资平台官网-在线配资平台-炒股加杠杆去哪儿办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